2022年,按照党中央部署,纪检监察机关强化政治监督,坚决防止和治理“七个有之”问题,清除对党阳奉阴违的“两面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治理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持续深化整治国有企业、金融、政法、粮食购销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坚决惩治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了从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沦为法律秩序的践踏者,严重破坏司法公信力的全国政协原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主任沈德咏;参加孙力军政治团伙的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傅政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安全部纪检监察组原组长刘彦平等一批违纪违法的中管干部。
2022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32名中管干部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发布37名中管干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通报。2022年1月至11月,“天网2022”行动共追回外逃人员840人,追回赃款65.5亿元。
新征程上,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将长期存在,“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2022年11月5日,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落马,成为党的二十大后首个被查的中管干部。之后不久,吉林省政协原副主席张晓霈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这是党的二十大后首个主动投案的中管干部。党的二十大以来,已经有10名中管干部落马,释放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
【动画】带你了解,何为网络安全“攻击面管理”******
【2022年国家网络宣传周系列科普】
近年来,新兴技术迅速发展带动了网络资产边界快速拓展,也增加了企业资产暴露面,而基于供应链的新型攻击则大大降低了攻击成本。在多重因素的驱动下,网络安全防御策略也在与时俱进,攻击面管理也开始被行业所关注。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攻击面管理的小知识吧。
什么是攻击面?
近日发布的《中国攻击面管理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指出,攻击面是指未经授权即能访问和利用企业数字资产的所有潜在入口的总和。
其中,包括未经授权的可访问的硬件、软件、云资产和数据资产等,同样也包括人员管理、技术管理、业务流程存在的安全弱点和缺陷等,即存在可能会被攻击者利用并造成损失的潜在风险。
但不是所有资产暴露面都可以成为攻击面,只有可利用暴露面叠加攻击向量才形成了攻击面。
什么是攻击面管理?
攻击面管理是一种从攻击者的角度对企业数字资产攻击面进行检测发现、分析研判、情报预警、响应处置和持续监控的资产安全性管理方法,其最大特性就是以外部攻击者视角来审视企业所有资产可被利用的攻击可能性。
主要包含外部攻击面管理(EASM)、网络资产攻击面管理(CAASM)、数字风险保护服务(DRPS)等内容。
什么是攻击面管理框架体系?
攻击面管理框架体系自下向上分别为基础技术、安全能力和应用场景。基础技术为支撑攻击面管理的技术能力集合,多种技术组合形成攻击面管理的能力体系,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需求采用不同的能力组合,形成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的攻击面管理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攻击面闭环管理能力。
什么是攻击面管理成熟度模型?
研究报告中还提到了建立攻击面管理的成熟度模型,主要是工具阶段的被动防御、平台阶段的主动防御、流程化阶段的对抗防御、先知阶段的优先防御四个层级;提出了暴露面获取、脆弱点发现、攻击面挖掘、情报获取能力等攻击面管理要具备的12个能力域,从检测发现、分析研判、情报预警、响应运营的闭环管控过程分解了响应的29个能力子项,从子能力的具备和完善情况来评价攻击面管理的有效性。
发展前景怎么看?
目前,国内外厂商如华云安、360政企安全、Mandiant、CyCoginito、等一大批传统网络安全团队,正在进入攻击面管理创新领域。未来攻击面管理将从传统场景扩展到新兴技术场景,并提供跨领域、跨技术平台的数字资产及其攻击面管理能力,更关注企业内部业务风险和第三方风险的管理,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攻击面管理入口,并提供一致的安全运营体验。
光明网、华云安 联合出品
监制:张宁、李政葳策划:孔繁鑫制作/配音:雷渺鑫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