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春节”亮相多国 文化年货慰乡愁促交流******
中新网北京2月1日电 题:“欢乐春节”亮相多国 文化年货慰乡愁促交流
中新网记者 吴侃
融汇中西的新春音乐会、欢乐喜庆的春节巡游、热闹非凡的新春庙会......2023年春节期间,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欢乐春节”活动在多国举行。这些“文化年货”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慰藉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也让世界各地的民众“沉浸式”体验热闹的中国年。
华侨华人同庆欢乐春节
大年初一,位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国家公园广场上龙腾狮舞、锣鼓喧天,这里举行的是2023年“欢乐春节”新春庙会。表演者们带来了太极剑、古筝独奏、现代探戈等精彩表演,当地民众和华侨华人欣赏节目,购买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品尝中国特色小吃。
“对于华侨华人而言,春节年俗是深刻的文化印记。”庙会承办方负责人之一、阿根廷妇女儿童联合会会长陈静说,今年的春节庙会更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还有很多华裔青少年登台献艺,充分展现阿根廷华侨华人蓬勃奋进的面貌,也把欢庆中国年的喜悦分享给当地民众。
庙会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也是海外华人庆祝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日前,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庙会”现场,投壶、套圈儿、猜谜语等各项小游戏吸引了众多嘉宾驻足,中国书法家还在现场挥毫泼墨,书写“福”字和春联。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中,大家共同欢庆农历兔年春节。
在匈牙利布达佩斯,2023年“欢乐春节”匈牙利唐人街新春庙会当地时间1月28日举行,现场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来宾们学习书法国画,剪窗花、猜灯谜、画脸谱、包饺子、品茗赏茶。匈牙利《新导报》在报道中指出:“庙会持续两天,吸引数万人参与,让来宾们在指尖、笔尖、舌尖感受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
多彩活动展现文化魅力
“观众朋友们,我现在在里斯本东方博物馆......”当地时间1月25日,葡萄牙《葡新报》的记者来到2023年葡萄牙“欢乐春节”活动现场做直播,带领观众在音乐和展览中感受葡萄牙的春节氛围。
2023年“欢乐春节”活动在葡萄牙里斯本和波尔图两个城市举办,《葡新报》记者直播了两地的活动。“两场直播活动都在线上引发热烈反响。”葡萄牙《葡新报》的报道指出:“随着华人在葡萄牙影响力与日俱增,春节活动已不再是华人社区内部的自娱自乐,发展为多元文化融合的民间盛会,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视频:在美国听唐诗是一种什么体验?纽约林肯中心上演“唐诗的回响”视听盛宴来源:中国新闻网
春节期间,各类音乐会架起沟通的桥梁,使海内外共享中华文化之美。当地时间1月7日晚,2023“欢乐春节”《唐诗的回响》音乐会在纽约林肯中心上演;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当地时间1月25日晚举办2023“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之“弦音雅韵”音乐会;当地时间1月16日晚,2023年“欢乐春节”庆典音乐会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音乐家们带来了一场中西合璧的视听盛宴。
各族裔共享年味大餐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第七届欢乐春节庙会当地时间1月28日在唐人街中山公园和文化宫举行,庙会以“振兴华埠迎兔年”为主题,当地华人文艺团体表演了腰鼓、歌舞等节目,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在现场观看中国书画作品展,体验剪窗花、做灯笼等传统技艺。
“蒙特利尔欢乐春节庙会始于2017年,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展示和交流的一道靓丽的城市文化风景。”蒙特利尔华商会主席张仕根介绍,在当地逾百个华人社团共同支持和参与下,历届庙会已累计吸引300多万人次的游客前来体验中华民俗风情、共享中国年的喜庆。
当地时间1月14日,2023“欢乐春节”大巡游在阿联酋迪拜举行,60余个方阵、20多辆花车从世博会中国馆出发,喜庆前行。华侨华人商会、在阿中资机构和企业、阿联酋当地企业等组成巡游队伍,奉献舞龙、舞狮、秧歌、伞舞等表演,一辆辆花车五彩缤纷、各具巧思。街边的春节集市上,人们在品尝中华美食、体验非遗手作、挑选中国商品。
阿联酋华星艺术团团长王鸣凤表示,阿联酋华星艺术团组成了腰鼓队方阵,在春节巡游中英姿飒爽,腰鼓队中的成员年龄最小的10岁,年龄最大的72岁。“‘欢乐春节’大巡游不仅是阿联酋华侨华人的一道年味大餐,也是一场当地民众共同参与的文化盛宴,向阿联酋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完)
冬至阳生春又来******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
作者:张汀 单位: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已至,农历壬寅年也行将结束。在冬至这一天,白天在全年间达到最短,黑夜达到最长。南朝崔灵恩《三礼义宗》载:“(冬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自冬至起,白昼逐日增长,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因此古人认为天地阳气自此时起开始兴作渐强。冬至象征着新生,预示着否极泰来,万象更新,故从古至今都被视为吉日。
12月17日,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雪落在植物上。新华社发
那么人们都是怎么庆贺“大如年”的冬至的呢?《汉书》中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后汉书·礼仪》有云:“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仅要放假,还要修养身心,相互庆贺。仪式方面,要挑选“八能之士八人”,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晋书》中也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等记载。可见在一千多年前,冬至在皇家就已经颇受推崇,选择在太阳回返的日子里行祭祀天地的大礼。
12月11日,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建塘镇植物结霜。新华社发
到了唐宋年间,冬至的地位与元旦近乎平起平坐。关于民间百姓的庆祝方式,在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写明:“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一如年节。”宋末元初的《武林旧事》这样记载冬至:“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沓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岳祠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可见,在皇家的影响下,冬至在民间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颇高。人们一年间努力工作,开源节流,只为在冬至假期时和家人穿上新衣、打扮妥帖,参与异彩纷呈的节日活动,过个开心体面的节日。
到了明清时,冬至的地位更上一层。皇帝要亲自祭天,百官要进表朝贺。《帝京景物略》中记录了人们欢度冬至时的盛况:“百官贺冬毕,吉服三日,具红笺互拜,朱衣交于衡,一如元旦。”冬至在我国古代节日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无论君民,无论一年间经历多少辛苦,都要在这一天进行“贺冬”,普天同庆,好不热闹。
12月17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人们在吃汤圆时放上一勺桂花金橘蜜,寓意新的一年生活甜蜜,富贵吉祥,团团圆圆。新华社发
到了20世纪初,民国政府开始学习西方,推行公历,在传统春节的基础上增设元旦节(公历1月1日),为保证其顺利推行,官方通过放假庆祝等活动表示对元旦的重视。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也沿袭了从古至今冬至的大部分传统节俗。于是近代以来,冬至在很长时间内被春节替代,地位大不如前。但关于冬至的点点滴滴,依然存在于许多人的记忆之中,也被许多文人墨客记录在他们的作品中,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鸣。它是包天笑笔下“儿童辈”都“竞饮”的苏州“冬酿酒”;是汪曾祺笔下,家乡高邮的“炒米糖”“欢喜团”;是肖复兴笔下老北京沿街吆喝“萝卜赛梨”的“萝卜挑”;是林清玄描绘的吃完汤圆,全家围炉喝茶的温馨景象;是二月河叙述的一家老小,炒菜烫酒,祭祖宗,拜喜神,大快朵颐。
12月10日,在山东省枣庄市,人们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餐桌。新华社发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会像前人一样,根据物候变化在生产生活上做出一些调整。姑苏人家依然酿米酒,北方居民依然包饺子,西南地区的羊肉汤香气四溢,汤圆依然象征中国人最希冀的团圆;还有九九消寒图、年画等给冬至增加亮色,人们祀家庙、设家宴、拜尊长,找回冬至往日的神圣与温暖,并在此基础上融入当代生活方式,为这个古老节俗增添了活力。
春生冬至时。在这一年中黑夜最为漫长、春天悄然生发的时节,不如吃碗热汤圆。正如汪曾祺转述母亲的话:“吃完这碗汤圆,就又长大了一岁。”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2日 09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